从英文不及格到雅思总分8.5,是什么让他脱胎换骨?(下 – 方法篇)
2. 英文单词分布非常不均,比如大量单词以a,b,r,s,t开头。这会导致背诵者感受不到成就和进度,从而扼杀学习的兴趣:第一天,背了两页A打头的单词,第二天,又背了两页A,等到第三第四天还是A,第五天打开书本,妈耶,怎么还是A?
3. 单词以独立而并非在句中的方法呈现,不具备被学习者实际运用的条件。语言是一门必须在不断运用中得到落实的学科,这样背诵容易导致记住的单词不会用或者用错、词不达意的现象。“学而不能以致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习者的动力;
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大部分人都适用,这个理论指出人类有序列位置效应,通俗点说也就是一张从A到Z的词汇表上中间位置的词汇非常容易被遗忘,单词的记忆量会在背完之后2小时内迅速下降;
5. 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过于枯燥无味,从心理学上来讲非常不利于自我驱动力的长期建设;
采用这么方式背诵的同学们或者鼓励自家孩子以这种方式背单词的家长们,请务必要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弊端。
而对于阅读能力,许多老师倡导的“少玩游戏多看书”并不适用于我,因为全英文的小说对于当时英文处于入门级别的我实在太难。每一页数目庞大的生词,大大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这让“英文三脚猫”的我举步维艰。
而“少看小说多读报”同样也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报纸上的英文难度系数偏高,对于雅思7,8分的学生仍有一些困难,而他的书写模式既不学术又不贴切生活,学了也不能实际运用。
这两点相互配合,使得我在提升英文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科成绩,从而将英文学习融入到了生活和学业当中,产生了synergy(协同作用)让1+1最后大于2。
另外,教科书的精读偏向于读和写。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诸多学术性词汇,对这个类别的生词的查阅和背诵,可以为今后的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些词在完整的句子中得以呈现,这使得阅读者可以很好地明白什么样的场合用这个单词是最地道的,这也进一步加强了单词的使用能力,从而促进写作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大量的阅读可以让阅读者产生所谓的“英文语感”,that is, 很多句子会以相似的语法结构出现,阅读者很容易察觉出它们之间的共通点,从而反向推导出句子中的语法点,帮助阅读者清晰地认识到语法理论中的真谛,并在英文写作中得到模仿和借鉴。
这个学习方式,对我词汇的提升和语法的落实起到了巨大而实际的帮助。阅读各类教学材料对我来说已经得心应手,而各类学术相关的写作,我也逐渐驾轻就熟。我英文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使用英文学习其他科目对我来说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对话完全适用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相比之下,历史剧(比如斯巴达克斯)或者是政治剧(纸牌屋)的对白,并不适用于日常生活。举个例子,好比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甄嬛传》里的甄嬛体,或是将《新闻联播》的播报方式用于日常交流,一定会让别人觉得你需要抽空看个医生。所以,对电视剧题材的选择上需要慎重,尽量选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美剧或者英剧。(比如老友记friends)
当然,仅仅是通过每天追剧就能拥有出众的听说能力无疑是天方夜谭。想切实的提高英语,一定需要用以下方式观影:
首先,请务必摆正心态:追剧是为了学说辞,因此一个剧集至少要刷三遍:第一次娱乐为主,先逸后劳;第二次观看则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英文对照的字幕上,筛选出觉得经典和不懂的句子,并做出记录和备注;第三遍则需要对居中能在生活中派上用场的句子进行跟读,并假装自己在做配音,尽量模仿其语音语调。
完成以上三点之后,第二天需要去学校主动寻找本地的同学聊天,并在聊天的过程中,想方设法使用昨晚背诵好的句子。首先,口语表达的训练必须要学习者张开嘴,要勇于表达,迈出这一步来突破自我。其次,你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记录背诵的句子,如果没有用武之处,你的良心不会痛吗?再者,这些地道的英文从你嘴里说出来,本地的同学会对你刮目相看,之后会更愿意跟你交流,对你的自信心也起到了增强作用。
对于一些真的是“羞于启齿”的同学,在你突破自我心理防线之前,你可以尝试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自言自语。比如,早期我在跟本地同学交流或者辩论一个话题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明明脑子里有很多论点论据作为弹药,却苦于一时词穷,使我不得不败下阵来。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很无奈地抛下一句“If we are having this arguement in my native language, I’d be kicking your butt (如果我们现在用我的母语争论,我早就杀你个片甲不留了)”来缓解一下当时的尴尬气氛,这让我甚是憋屈。所以在一个人的时候,我就会在脑子里再现将当时辩论时的情景,然后假想辩友就在我眼前,并反复推敲怎么说(句子结构和选词)能够一招制敌。这样一来,就为下次辩论做足了准备,且这次准备的语句还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在其他情景。
后记